“云游清渭楼”系列教育活动第八期之 三跪旷世奇恋——张大千

发布时间:2020-04-27 14:44    浏览:595次
为丰富大众
精神世界和普及文化知识
清渭楼美术博物馆
将以馆藏为基础
推出“云游清渭楼”系列教育活动
艺术还在
我们只是换一种方式欣赏
静待
疫情散去
我在清渭楼等你




张大千像

大画家张大千一生一妻三妾,红颜知己无数,从20岁出名一直到辞别人世,张大千的桃色绯闻比他的画卷还丰富。由此,他也获得了“数画人才华风流古有唐寅,今有大千”的雅号。

张大千20岁时,因青梅竹马的未婚妻过世,到宁波天童寺出家,三个月后还俗到了上海。张大千拼搏于上海画界时,仿石涛的画到了连行家都无法鉴别真伪的程度。 

者: 张大千

名称:《蟾宫折桂》

尺寸:132×68cm

题识:广寒宫阙旧游时,鸾鹤天香卷绣旗。自是嫦娥爱才子,桂花折与最高枝。 拟六如居士  大千张爰  癸酉八月十四日也

钤印:蜀郡张爰、网师园客、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

说明:此画描绘了嫦娥怀抱玉兔,脚踏祥云飞去的一瞬,神情哀怨,似乎饱含着对人间生活的无限眷恋,人物体态娉婷婀娜,衣纹行笔迅急婉转,笔致清劲秀逸,线条流畅细腻,女子发髻的勾染率意虚和,颇有质感。

清渭楼美术博物馆 藏




那时,宁波富商李茂昌也是被他“骗”过的富贾之一。当李茂昌把花了50块大洋买回的“真迹”给心爱的女儿李秋君看时,她笑着说画是假的,但作画之人天分极高,将来成就之大,将是划时代的。听了女儿的话,李茂昌果真开始在上海画界寻找起这位高人来,可是万般苦寻之下,他见到的却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小伙子。后来,李茂昌几次邀请张大千到宁波自己的府上小住,实际上是有意让他跟女儿相识。李茂昌的女儿李秋君毕业于上海务本女中,从小精通琴棋书画,姿容雅丽,性格温婉,是远近闻名的才女。

张大千在作画


一日,张大千应李茂昌之约到宁波来散心。他在客厅等主人时,被一巨幅《荷花图》所吸引,叹道:“画界果真是天外有天啊。看此画,技法气势是一男子,但字体瑰丽,意境脱俗又有女风,实在让我弄不明白。” 李茂昌笑道:“看来兄弟你是十分青睐此画了,可想见见画主?”张大千赶紧说道:“我是想拜师还来不及呢,只是不知道这位鸥湘堂主是否还在世上。”李茂昌笑着告诉他,画主不但在世,而且晚上就能见到。 

《丹颜延年》立轴
李秋君 1947年作 


张大千在惴惴不安中度过了一天。直到晚宴开始时,客厅的门被“砰”地撞开,只见夕阳的余晖中站着一位清丽绝伦的年轻女子。这女子看来是跑来的,她的发髻松散,还未来得及整理,脸上带着奔跑后的红晕。李茂昌指着还没有喘过气来的女儿笑道:“秋儿,这就是你一直崇拜无比的张大千。”说完,他向张大千笑道:“大千弟,见过你的师傅吧……”

几秒钟过后,张大千终于反应了过来,推开了椅子,几步跑到了李秋君的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口中果真喊着:“晚辈蜀人张爰见过师傅。” 

一段旷世奇恋就此拉开了序幕…… 

李秋君 写照图


那次见面后,在李茂昌的“撮合”下,张大千干脆在李秋君所居后楼的“鸥湘堂”里设了自己的画室,两个人除了分室而眠之外,几乎形影不离。

张大千中年照

那时,张大千正值青春年少,风流倜傥,男欢女爱的事情做过不少,这些连李茂昌都心知肚明。可惟独对这位三妹,大千却从来不敢越雷池半步。 张大千本性洒脱,不是一个多愁善感之人,但他却背着三妹,偷偷地刻下了“秋迟”一方印。

《紫陌寻春》立轴
张大千 李秋君 1938年作 


在相逢张大千之后,李秋君也陷入了无尽的苦恼之中:是打破常规,让自己这个富家大小姐屈尊嫁给一个穷书生做妾?还是永不逾男女界线,一生保持兄妹知己的关系?一次,李秋君见张大千在给四川的妻妾写家书,试探性地对张大千说,如果他能再收一个大小姐为妾,该是福分无边了。哪知张大千在听罢李秋君的话后,愣怔了几秒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竟一声未吭。

1927年作《松下高士图》立轴
张大千、李秋君合作

第二天,张大千来到了自己的画室,他第一次紧闭了画室,不让任何人进来。直到傍晚,张大千才打开了画室的门。等李秋君端茶进来时,张大千还是早上的姿势。原来,他就这样在画室中静坐了一天。还没等李秋君说话,张大千竟“扑通”一声给她跪下,把李秋君吓得倒退了半步。张大千说道:“三妹,我虽然年少轻狂,但是我深深地知道,我这一生将为画而活,为画而死。抛开男女情事不谈,我一生最近的红颜知己,除你之外再无一人。但是,我若纳你为妾,将使一代才女受辱,而我也必遭天谴……” 

张大千在作画


从此,李秋君把一生挚爱深深地埋在了心里,在张大千面前没有再提过谈婚论嫁之事,而是以妹妹自居。 


上世纪30年代初,李秋君跟随张大千来到了上海,在国立美术学校任教。李秋君一如既往地照顾张大千的起居,甚至亲手缝制张大千的衣服。张大千云游四方时,干脆由李秋君代选门徒,徒弟们也敬李秋君为“师娘”,李秋君也并不拒绝,就这样,李秋君终身未嫁。

张大千和助手在敦煌

怕三妹寂寞,抗战前夕,张大千把自己的亲生骨肉心瑞、心沛过继给了三妹做养女,李秋君把她们视如亲生骨肉,尽心疼爱教育。不管张大千在哪里,他从未中断过与李秋君的联系:在黄山,在四川,还是在遥远的敦煌,每到一处,他一定把艺术感受写成文字,传送给远方的三妹,与她共同探讨艺术上的话题。他们将这种通信习惯持续了近40年,直到张大千于1949年去了东南亚,彼此失去了联系为止。

1959年合影 于右任(左一)张大千(左二)

抗战期间,在沦陷区上海的李秋君同何香凝女士一起组织了灾童救护所,专门收容无家可归的孤儿。而张大千则万分惦念远在沦陷区的三妹,多次劝她赶快到自己的身边,怕“战乱纷纷,骨肉分离”。但是,李秋君无法离开上海,一是惦记在念书的两个养女,二是不愿给张大千的生活增加负担。 

张大千夫妇与毕加索


1949年,张大千从东南亚到南美旅居,他思念一生的挚爱,每到一个国家,就要收集一点那里的泥土,然后装在信封里,写上“三妹亲展”。到张大千去世时,他已经有了十几个从来没有被打开的信封。

张大千(左五) 李秋君(左六) 与上海同仁

张大千与李秋君自1949年分别以来,再未见上一面。1971年,李秋君去世时,张大千正在香港举办画展。当听到最爱的人先去的消息时,张大千顿时神思恍惚,长跪不起,几日几夜不能进食。从那以后,他一下子就苍老了许多,身边弟子经常听他说的一句话是:“三妹一个人啊……”。

张大千

八年后,张大千谢世。

编辑:苏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