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清渭楼”系列教育活动第五期之出身卑微 不向命运低头——仇英 (上)
发布时间:2020-04-14 14:25 浏览:754次
关于仇英,历史上留下的记录很少。作为明四家之一,他不像唐寅,在坊间留下了许多韵事,也不像文徵明那样有名望。他的一生没有在画上留下什么文字,后人想要知悉他的生卒年月,还要在他画上留下的题跋中去推敲。
仇英出生在江苏太仓一个普通的家庭,家境不是太好。从少年时起,就得帮着父亲维持家里的生计,也就顾不上读书了。也许因父亲是漆匠的缘故,仇英从小就干些漆工活,平日里接触的人很少,谁家有漆工活要做,他就去,干完活就走。后来,仇英喜欢上画画,没有老师指点,全凭自己。沈周、文徵明、唐寅、周臣等人的画从苏州流到太仓,他总是想办法借来临摹学习,这看看,那仿仿。
十七八岁的时候,仇英独自到苏州城学习,一边当漆匠,一边学画。大概因为常常流连苏州街头的书画装裱店和买卖书画的古董店,后来他在那儿认识了文徵明,文徵明很喜欢他。仇英自己琢磨出来的扎实的笔头工夫与他出身之间的落差,让文徵明对他的努力与才华更为佩服。后来,文徵明将这位后生托付给了周臣,仇英就这样开始和周臣学画。周臣也是唐寅的老师,而唐寅比仇英还年长近三十岁,可见仇英学画时,周臣也已年迈。不过,仇英还是从周臣处学到了很扎实的基本功,其中,周臣画里的院体风格为仇英带来了严谨与稳健的意味。文徵明的影响,周臣的指点加上仇英自己的努力,让他习得了一身基本功,也让仇英有了成为大师的可能。
鉴藏印:吴湖帆印、梅景书画
题跋:仇实洲溪山访友图真迹,徐邦达题。
钤印:徐邦达印
清渭楼美术博物馆 藏
在画史上,董其昌是个严苛的评论家,作为文人画家,他多多少少觉得仇英是画工之流,但也不得不承认仇英手上功夫的了得,尤其是仇英的青绿山水。他说,“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伯骕,精工之极而又有士气,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其雅,若元之丁野夫、钱舜举是也。盖五百年而有仇实父,在若文太史极相推服,太史于此一家画,不能不逊仇氏。”这话大意是说,画史上画青绿山水的画家不少,但许多人的画里只有精工,但无雅气。五百年了,才有了一个仇英。在青绿山水上,甚至于文徵明与他相比也是逊色的。
中国的青绿山水出现于魏晋时期,经过宋代画家赵令穰、赵伯驹的发展,到元代赵孟頫“托古改制”,青绿山水开始有了人文气息,然而至此,青绿山水仍然不是绘画的主流。明中后期,诗书画结合的文人山水很时髦,但在青绿山水方面有成就的画家仍旧不是太多,沈周和文徵明确实画了不少很具文人气息的小青绿山水,但在吴门中,大青绿画得最好的还是仇英。仇英虽出身卑微,却是明代少有的纯粹因画画本身而得名的画家。他好像生来就有一种天然的谦逊,无论是古人还是同时代的画家,只要是长处,他都愿意认真学习。他的青绿山水,有从古典传统而来的工整精致,也有从同时代的气氛里浸养来的文雅趣味。仇英是明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吴门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