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杭州日报 记者: 郭琳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晚唐诗人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描述诗中一味,充满了中国士人的典型审美情趣:茅屋下,听听雨,喝喝酒,自然淡远。
昨天下午,浙江美术馆最大的6号展厅,书法家鲍贤伦现场书写了这一味,为他6月12日—6月24日即将在中国美术馆进行的“我襟怀古——鲍贤伦书法展”完成了最后一幅作品。
鲍贤伦,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对他而言,固然在艺的层面有“意趣”的一面,但更要紧的是无疑是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这场名为“我襟怀古”的展览,延续他一直以来对秦汉气象的热忱,100多幅作品,构建起“志于道”“敬于事”“游于艺”三个主题板块。
展览最重要在作品,长35多米、高4米的巨幛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在中国美术馆中央大厅展出前,昨日先行出现在浙江美术馆最大的6号展厅。作者以隶书体势和金石气、书卷气兼具的笔调,解读中国士大夫的从古延续至今的精神。
鲍贤伦不单以此发思古之幽情,更是在同古人的对话中创造当下的风格。在他看来,当代书家应在书法中灌注历史气象和生命气息,真正担当起书法的传承与进化。所谓文脉,即在于此。
学界硕儒、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为之题写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