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均德

发布时间:2014-04-30 16:12    浏览:653次

姓名:陈均德

毕业院校: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籍贯:浙江镇海

出生日期:1937年

身份: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特聘创作研究员
个人展览
1991年  陈钧德油画展 Alasia画廊 中国香港
1992年  陈钧德油画展 日本中日友好交流协会
1995年  陈钧德油画展 Alasia画廊 中国香港
参加展览
1979年  上海十二人画展 中国上海
1980年  刘海粟、关良、颜文梁、陈钧德四人油画联展 中国上海
1986年  首届海平线联展 中国上海
1987年  中国开放后画展 美国
1988年  首届中国油画展 中国北京、上海
1991年  上海画展 俄罗斯、德国、波兰
1993年  中国油画双年展 获优秀作品奖 北京、香港
     上海现代艺术展 日本
1994年  第二届中国油画展 中国北京
     第八届全国美展 获优秀奖 中国北京
1996年  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 参展并任评审 中国北京
1997年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 德国
     中国艺术大展--当代中国油画展参展并任艺术主持 中国上海
     上海当代艺术展 俄罗斯
     第十二届亚细亚国际美展 中国澳门
1998年  当代中国山水--油画风景展 参展并任评审 中国北京
1999年  陈钧德油画展 法国巴黎
     第九届全国美展参展并任评审 中国北京、上海
     上海美术五十年作品回顾展 中国上海
2000年  中国当代艺术展 中国香港
     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回顾展 中国北京、上海
2001年  中国风景画展 海门林纳市艺术博物馆 芬兰
     学院与非学院 艺博画廊 中国上海

  陈均德的油画作品刚建自由,充满着无拘无束的“笔墨意趣”。作品忽略具体的造型和色彩,用笔厚重、粗犷,弱化空间透视,强调意境表现,体现了中国写意山水画的“似与不似”“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色彩的强烈对比,拟拙犹工的笔痕分明就是一幅幅中国水墨式的大写意。《山溪》是陈均德表现山林景色的一幅作品,画中分为远景、中景、近景三段。在远景中采用的是如中国画中渺墨的用色方法——薄而稀,天与远山近为一色,用笔多为皴擦,将远山的空灵幽远感表现得恰如其分.中景表现为湿润的森林,与虚无飘渺的远景相比较,中景则更为丰厚华滋,在墨象上更接近湿润华滋的湿墨表现方法。将森林的各式颜色 揉杂在一起,使山体“山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山借树而为衣,树借山而为骨”。(王维《山水诀》)与远、中景相比较,近景更接近于写实,布满突兀的石头与树干,颜色饱满的实笔表现石头的坚硬与明豁,枯笔来表现树干的荒古苍茫。一条小溪穿越其中,用“扫”的笔触表现水面的平静,但覆上由实而虚的笔触,又表明了水的流动。如果说吴冠中是用中国的“气韵生动”来消化西方的形式之美,那么陈均德选择的是将中国画的“笔墨意趣”融入西方绘画中,创造出了独特的东方气质的写意性油画。另外,提到油画的“笔墨”韵味,我们不能不提到油画艺术家苏无赐。苏天赐先生追求写意性的笔墨,并且深谙笔墨不仅是形迹,而且也是意象。正如吴冠中所说:“苏天赐先生的油画是讲究笔墨的”。在他的油画作品中,远景大多呈现朦胧的状态,若即若离,若明若暗,在墨象上尤如中国画中的虚墨,令人莫测高远,前景又明确实在,中景又在朦胧与明确之间,有似与不似之妙,颇有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如油画作品《早春》《傍水人家》。(王苒/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