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澄波
发布时间:2014-04-25 10:04 浏览:500次
台湾著名画家
姓名:陈澄波
国籍:中国
出生地:台湾嘉义
生卒年:1895年2月2日—1947年3月25日
代表作品:《嘉义街外》《我的家庭》《自画像》等。
陈澄波(1895年2月2日-1947年3月25日),台湾著名画家。1926年以一幅〈嘉义街外〉的作品,入选第七回日本“帝国美术展览会”(简称“帝展”),这是台湾人首次以西画跨进日本官展的门槛;其后又数度入选“帝展”和其它各项展览。1947于台湾辞世,时年53岁。
陈澄波出身嘉义,母亲早故,父亲陈守愚为中国清朝之秀才,受聘在外为私塾老师。陈澄波从小由祖母带大,由于家境清寒,先进私塾读汉文,13岁才进公学校读书,后来又到台北的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即今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就读。由陈澄波留下的日记中,可以看到他自幼就有“立大志、做大事”的企图。在台湾的日治时期,画家有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地位与荣宠,在当时入选帝展总是报纸上的头条新闻,绘画成了台湾人扬眉吐气的最佳方式。于是陈澄波的理想便是成为一名大画家。在陈澄波上台北入国语学校的第一年,著名的水彩画家石川钦一郎仍在该校兼课任教,故陈曾在石川的指导下,受过基本的写生训练与水彩技法。陈在毕业以后返乡任教,也曾带领学生到郊外去写生。
1924年,陈以将近三十岁的高龄考入当时画家的圣殿——东京美术学校的图画师范科就读,是早期留学日本的台湾学生之一。1926年,他以画作〈嘉义街外〉首次入选日本第七回“帝国美术展览会”,成为台湾以油画入选该展览的第一人。1929年从东京美术学校研究科毕业以后,陈澄波受聘前往上海,曾任新华艺专西画系教授兼系主任、以及昌明艺专艺教科教授兼西画科主任。1933年6月,由于上海政局不稳定,陈澄波举家迁返台湾。在返回嘉义老家的时候,陈已接近不惑之年。然而,在乡人的眼中,他仍然具有某种程度文化英雄的色彩。自从回台后,老家嘉义就经常入画,而且其间风格变化颇为明显。由于开始接触严格西画训练的年岁较晚,因此,他早年在台湾自我摸索的痕迹,一生都未曾抛弃过,包括对主观叙述意识的偏好、以及强烈的乡土色感。而在他重返家乡后,自我的风格也逐渐稳定地成长、成熟。
陈澄波除了以《嘉义街外》这幅画入选日本第七回帝展以外,其后也多次入选槐树社展、春阳展、光风展、台展、台阳展、府展等展览,并先后组织七星画坛、赤岛社、台阳美术协会等重要美术团体,其于绘画的成就,以及推展台湾艺术文化的努力,功不可没。
陈澄波经过严格的正统学院训练,严谨的构图,却又不失纯稚朴拙;特有的笔触,大胆的用色,令人不禁热血沸腾。在他的作品中,人物与静物较少,但其风景绘画的风格,充满了强烈执着的“素人”个性,实有其独特的韵味。
陈澄波是台湾地区历史文化变迁中极具重要性与代表性的油画艺术家,其短暂而精湛的艺术生涯中,始终充满对祖国文化的认同与投入,作品在“中国文化”与“乡土特色”乃至“现代意识”的多重交织中,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造诣,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美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