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艾中信(我国杰出油画艺术家,20世纪中国第二代油画家杰出代表。)
籍贯:上海
出生日期:1915年10月15日
逝世日期:2003年12月28日
毕业院校:中央大学艺术系
身份: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油画系主任
代表作品:《通往乌鲁木齐》、《炮兵过雪山》、《红军过雪山》等
1915年 生于上海川沙县
1940年 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并留校任教。
1943年 任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
1945年 任上海时代日报《艺术》双周刊编辑。
1946年 跟随徐悲鸿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1950年 北平艺专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一职。后历任油画系系主任、副院长。
1986年 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编委会主任。
2002年 获文化部颁发的“造型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
2003年 获中国文联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颁发的“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成就奖。同年12月逝世于北京,享年88岁。
艾中信生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油画系主任,是一位在中国美术界声望很高的艺术家。艾中信是一位参与推进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优秀先驱,同时也是一位忠诚于教育事业的良师。
艾中信1925年开始学水墨画,1937 年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1946年前往北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副教授。在北平的几年,艾中信艺术得到出色的发挥,坚持写实主义创作道路,深入生活写生,留下了油画《背煤》等作品。解放后,他进入新的艺术创作阶段,积极探索从现实主义转入到革命的现实主义这个主流,而从中又显示出个人的特色。在革命历史画题材创作中,他创造性地使用了“全景式风景”,被美术界称为“艾家样”,这种样式,构图超宽幅,境界壮美,又把生活中的人事收集其中融为一体,可以说是一种叙事诗式的大风景,但又不仅是风景,而可以是现实生活的大块文章,或是壮阔历史的宏大叙事。在我国现代油画中,这种处理是作为一种独创性的发挥而令人耳目一新的。如《通往乌鲁木齐》(中国美术馆藏),《红军过雪山》(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藏),《东渡黄河》(国家博物馆藏),《夜渡黄河》(国家博物馆藏)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在写实主义领域内,艾中信的艺术特色总的说来是写实中的写意。艾中信早年学过中国画,中国画的写意对他有很深的潜在影响,艾中信在尊重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所擅长的写生作品是心中感受与手下处理之间直接自如的转化。写实中的写意属于中国油画在20世纪中期很多人共同努力一种创造性探索,其中包括艾中信独到的成果。
艾中信师从徐悲鸿、吴作人等第一代油画大师,作为徐派的传人,积极执行和推动这个体系。他参与组织了第一次全国素描教学会议,对俄罗斯方法与法国方法在结合中各有所辨析。他担任油画系主任负责组织和顺利实施五年制专业的方案,与顾问马克西莫夫教授合作良好。他又移植外国经验,大力设计和倡导了画室教学体制,至今成为在全国各地实行的主要方式。在20世纪60年代,他积极执行“八字方针”,组织对教改的调整,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强调学生的全面修养和创造风气。在改革的初期,他已六十开外,又一手抓起了全面的教学重建工作,再立新功。
艾中信还是一位优秀的艺术编辑与作家,他的《油画风采谈》、 《读画论画》等书为美术界的人们所爱读。他写的回忆徐悲鸿的文字已集纳成《徐悲鸿研究》。就其中评说国内十数家的部分而言,是继《油画风采谈》之后更深入的重点发挥。他主编了《新中国文艺大系》中的美术卷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美术卷。在后书的序言中以2.5万字的长文从现代中国文化的角度提纲挈领地综述了关于美术的全面理论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