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美术馆
涂克是在革命战争生活中成长起来的画家。他曾经在国立杭州西湖艺术专科学校专攻油画,1932年底毅然抛弃学业,走上社会,曾画过一百多幅抗日的漫画、宣传画,从此走上了一个革命画家必然要走上的道路,1938年5月,参加了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战地服务团,直至1949年随军进入上海。他曾画过许多大幅宣传画,如每幅两丈多长的布画《夺取敌人的武器武装自己》、《军民合作打日本》等十二幅,这是他刚参军不久于1938年5月间画的;1943年为江苏天长县地方农会画的三丈长的《生产抗战》;1946年至1947年,从鲁中开始,一边夜行军,一边日间作画,一直到渡黄河,到达华东军区所在地惠民地区,创作了一幅两丈长的大幅石印油墨画《蒋介石第一快速纵队的毁灭》。1947年,他又创作了一幅两丈多长的巨幅油画《黎明时的短休息》,并带着它随军进入上海。这些巨大的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卷,尽管当时处于战争坏境,在艺术技巧上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推敲,但可想象画家当时的创作激情肯定是高昂的,如现在可能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当会使人从中受到革命激情的鼓舞,并会把它们视为难得的革命艺术的珍宝。
解放后,他主要从事风景油画创作。他在杭州西湖国立艺专专攻油画时,很喜欢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彩色上也受到他们的影响。1954年,在他看了苏联造型艺术展览在上海展出后,银灰色调又揉进了他的画风。但至此,他并未满足,因为他又发现了中国民族绘画传统的、不同西画的种种优越性,这对于形成他们油画风景画创作个性起了决定性的影响。涂克的油画笔法似乎受到黄宾虹的影响,没有一长的线条,是色彩点缀而成,却又不是点彩派,而是强调笔触点缀的作用,色彩感丰富而和谐统一、总体上使人觉得色彩浓郁而不是轻逸。画家有自己的自我追求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风格,他的追求是有成效而可贵的。1963年,涂克调回广西工作,他以饱满的创作热情投人了大自然的怀抱,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当中,涂克至力于创立一个全新的画派,命名为“亚热带画派”,并为此而执着追求,去探索亚热带气候中那充满神奇色彩的绿色。
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涂克对亚热带的色彩有了深层次的了解,特别是那让人陶醉的绿。他的风景画千变万化却总离不开绿色。风格上更是独具特色,他的作品以其全新的现代意识,简洁的装饰构图,微妙高雅的抒情色彩令人耳目一新,他能把线条、意象、笔墨,夸张的节奏有机的融为一体,把水彩画、中国画、装饰画的表现手法巧妙的熔于一炉,达到了形式、韵律与审美趣味的高度和谐而独具魅力。他的画有宏大豪宕,高拔飞动,有浓丽精深,突兀奇险,磊落浑厚,气韵多得,他又好像禅宗悟道似地发现了绿色无穷无尽的奥秘,善大片酣染绿色,随手写来,翠叠粉披,奇异、鲜润,那样软、那样嫩,不杂一些尘泽,把亚热带南国的阳光、空气、水份绘得千绿,万绿,故有“绿色的涂克”之美喻。
从1998年开始涂克开始了新的探索和新的尝试,在每作一幅画时,首先从美的要求出发,中心的要求首先是表现美,因此,在用色上去追求单纯的美,在单纯中又去追求变化微妙的美!
涂克的作品,能给人一种清新、典雅、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每一幅作品就好像是一首赞美大自然的绿色抒情曲。涂克对绿色的理解与运用简直可以称是绝妙无比,绿色在他笔下显得那么的热烈、丰富、意趣盎然而富有魅力。
涂克的作品以其全新的现代意识、简洁的装饰构图、微妙、高雅的抒情色调令人耳目一新。他把线条、意象、笔墨、夸张的节奏有机地融为一体,再把水彩画、中国画、装饰画的表现手法巧妙地熔为一炉,构筑起娴熟完美的画风,达到了形式韵律、审美趣味的高度和谐,独具魅力。涂克的不少作品喜以雄奇存姿,显示出广西奇山大川浑涵汪茫、千奇万状的壮丽风貌。有宏大豪岩、高拔飞动,有突兀奇险、磊落浑厚、气韵多得。他像禅宗悟道似的发现了绿色的无穷奥妙,善大片酣染绿色,随手写来,翠叠纷披,奇异、鲜润、那样嫩、不杂些沉渣,把亚热带南国的阳光、空气、水分描画得千绿万绿,故有“涂克的绿色世界”之称。(王苒/编辑)
参考:
《多色彩的生活抒情曲——拜读涂克回顾展的一点观感》,何溶,《美术》,1987年07期。
《涂克及其风景画的投资价值》,晓风,《艺术市场》,2006年06期。
《绿色的里程——读涂克的画》,何进伟,2000年01期。